當今手機拍照功能的日益強大,以及網絡社交圈的形成。拍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頻繁的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成為我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最簡單的來說,用手機拍照發(fā)朋友圈,這些事情可能每天都在做。
無論是外出旅游,還是日常生活中,人們總是想自己拍照片更出彩,即便手機上有修圖軟件,但是如果照片本身的構圖就不錯,再經過修飾,就是更賞心悅目。
金光工作室第二十四期講座,針對《如何使你的旅拍更精彩》這個話題,邀請到企業(yè)家攝影協會會員龐小中(網名皮皮魯) 老師,結合他多年的拍攝經驗,講述如何用最簡單的方式提升自己的拍照水平。
講座:皮皮魯
整理:白瑪
攝影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的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了解和掌握一些基礎知識和拍攝方法,也就是一些基本的攝影語言,會使我們照片質量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因為你一旦掌握了這個方法,可以用一輩子,甚至可以獨創(chuàng)出屬于自己風格。
有的人可能會說,每個人都想拍出讓人為之一震、賞心悅目的作品,但是光圈、速度、ISO都搞不清楚,構圖、影調、色彩也有相關知識,還有不同的場景,比如說日出日落、慢門等到一堆的東西要學,因此覺得學攝影很難。
其實學攝影,真正的只有一道門檻,那就是審美,其他的都不應該算門檻,都是可以通過學習、拍攝實踐、找出問題、再學習,這樣一個循環(huán)反復過程掌握的。只有審美水平,在短期內是無法通過速成提高。
審美是一個人在長期生活環(huán)境中所受的藝術熏陶,以及跟從小接受的教育,包括成長環(huán)境,都是有很大關系。所以,學藝術類如美術、藝術設計的人,接觸攝影以后,他的進步要比學其他方面的人要快,也容易出成績,就是這個原因。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受?就是到了一個拍攝場景,開拍之前,你的腦海中會不會浮現出一個畫面,就是你拍攝后的照片什么樣子。反正我是有這樣的感受,我看到一個場景,腦海里能馬上浮現出我拍攝后是個什么樣子,以至于后期以后是什么樣,都會在我腦海里出現。有時候腦子中會有不同的畫面出現。這就要求在拍攝中用不同的方式去拍,才能達到你想要的不同的效果。在一個拍攝現場,你盡可能的把它窮盡了,采集你腦子里你想要的不同的結果,并把它拍攝出來。
比如街拍,不可能預先設計,可能到走到街上,你突然就看到一個場景很有趣,這時候你也會浮現出我需要拍攝一個什么樣的效果?我覺得這是能力問題,如果以后想要在攝影方面進步,這個能力是需要訓練的,不是隨意按快門了事。
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想法,包括腦海里浮現出的畫面也不盡相同,所以同一個場景十個人拍,可能會拍出幾十種不同的片子。當然不同的片子呈現出來,給人的感受也肯定是不一樣的,自然會對這些片子有不一樣的評價,有好,有平庸,還有差一些的,這就是攝影的魅力。
構圖前期的思路
要實現每個人心中的這個畫面,要求在很短的時間內,主觀地作出判斷,對相機參數、拍攝視角、機位、光位等諸多的因素進行綜合考慮,最后才能達到你心中的目標,也就是我要把它拍成一個什么樣。
1.確定影調
就是說這張照片,是拍成高調的,還是低調的,還是中高調,還是中低調,還是長調,這涉及對于相機曝光進行調整,手機也是一樣,現在手機里頭有很多專業(yè)設置
2、大場景/局部:
是拍成大場景還是局部,采用什么樣的焦段?這涉及到使用廣角,中焦還是長焦的問題。
3、動感/模糊/虛幻/定格瞬間/空間分離:
考慮要把它拍成動感的,是模糊的,還是虛幻的,還是說我要定格運動瞬間,還是主體與背景空間分離?也就是說在你看到這個場景的時候,通過你的拍攝,可以拍攝出不同效果的照片,這就要對光圈、速度、焦距進行調整。
4、如何表現主體的特征與質感:
所謂拍攝主體,也叫興趣點,就是一張照片的核心,即需要表達東西。那如何表現主體?就需要對機位、拍攝視角和光位進行選擇。
5、構圖:
構圖以上這四步設置調整完畢以后,如何用你手中的相機框取你看到的場景,這是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這一步就決定了照片好與平庸的50%以上,這一過程稱之為構圖。所以,好的構圖決定了照片成功的一半(新聞攝影除外)。其中第一點至第四點,實際是在拍照時下意識的反應,對于某些參數的設定,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全部完成。
因為攝影是非常主觀的,你要這個用取景框來獲取你所看到的,是取上半身,還是局部,還是整個場景;是要把環(huán)境交代清楚,還是描述拍攝主體的某個特征,這就是非常主觀的事情。所以,構圖是一張照片框架的設計,是整體布局,是在創(chuàng)作中把各個因素整合在一起過程。
如果將構圖比做戰(zhàn)略,其他參數的設置調整則是戰(zhàn)術。戰(zhàn)術層面的問題,如果考慮不周,可以后期調整補救,即使無法補救,也不會對片子整體效果產生根本性的影響,做個比較形象的比喻,就像一個人的眼睛鼻子嘴五官長得都挺好,但是整合到臉上,相互之間的位置如果不合適、不協調,那這個人可能還是不夠美。構圖就是將你所看到場景、素材、元素進行整合的過程,怎么來安排放置它們。
假如構圖出了問題,就相當于戰(zhàn)略出了問題,即使其他的參數設置的都沒錯,也不能挽回整張照片是一個比較平庸,甚至比較失敗的結果。在旅行的時候,有些地方這輩子可能只去一次,某些場景錯過了,就會遺憾終身。
攝影構圖
攝影構圖是人們根據畫面的形式的美總結出來的經典形式結構,也是歷代攝影家用科學的方法總結出來的經驗。這些經驗符合大眾視覺審美,就是大家看一個東西美不美,即使說不出來,也是有感覺的,這就是共性。
針對不同的內容形式,有不同的構圖形式,不是一種構圖形式包打天下。同一種構圖形式也不是絕對的,不能死板機械地去套用??傊瑯媹D只是提供一個參考,要理解它的精髓,靈活應用。
通常在拍照的時候,一般會把地平線放在這個畫面的中間,或者把人物放在這個畫面的正中間,這種構圖方式比較呆板,缺乏美感,一般來說只有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下,采取這種中心式的構圖方式。
三分法構圖
三分法構圖是最常用的一種構圖形式,它是將畫面上中下分成了1/3,可以理解成上、中、下,或者近、中、遠景的概念。
這種構圖泛用性強,非常好用。現在相機,包括手機都有這種網格線,這些網格線就是對于構圖的輔助線,已經幫你把取景器1/3 畫好了,在拍攝的時候,就可以參考網格線,構建地平線或者海平面或者近景中景遠景。
有的人可能就會問,地平線或者海平面的這個線,到底是放在哪條線上比較合適呢?主要原則可以稱為“頂天立地”,如果地面上的內容比較精彩的,就把這個地平線放得高一些,就是放到上面的1/3,也就是從上面數的第一條線上。如果天空的內容比較精彩的,比如說日出日落、彩霞滿天,地平線就放得低一些,放在最下面這條線上。
最忌諱是地平線在畫面的正中間,這是一般初學者或者一般人很容易犯的錯誤。
這兩張圖地平線放得比較低。上面這張圖是在非洲博茨瓦納的船上,快日落的時候拍的。下面這張,因為雪山比較漂亮,所以湖面就放得比較低。
這張圖的地平線放得比較高。這是斯里蘭卡的一個湖,清早起來,湖面有霧氣,遠景比較模糊,但前景突出,包括船和人,整體畫面比較安靜。
這些構圖的形式都是一種參考,都是要根據現場情況,跟你腦子里頭所想象所要達到的效果靈活使用,所以說也不是絕對的。下面這張圖,可能就跟我剛才講的三分法有點兒相悖。
這張片子是在納米比亞艾托沙國家公園拍的,當時在越野車上,這張圖里天空什么都沒有,因為非洲比較干燥,也沒有云,就是光禿禿的,按道理來說地上還是有內容的,是不是應該把地留得多一些,把天空留得少一些呢?
正因為天空太干凈了,我把天空留得更多,地平線比1/3壓得更低,兩只長頸鹿朝遠方走去,因為地平線壓得比較低,雜亂的地面和干凈的天空形成對比,土黃色的地面和藍灰色的天空形成互補色對比,蒼涼、遼闊、悠遠感覺就出來了。
對稱法構圖
對稱法構圖,就是中軸對稱,分為縱軸對稱和橫軸對稱,把整個畫面進行平分,帶來視覺的平衡,這種對稱法構圖主要是用在一些很對稱的題材上,比如建筑類題材上用的要多一些。
這三張圖就都是運用于對稱來構圖,想象一下,如果本身就是很對稱的物體,想表現出它的穩(wěn)定,對稱構圖是最佳的選擇。
除了縱向對稱,還有水平對稱。水平對稱,一般適合拍攝上下對稱的題材,比如說水面的倒影。在太陽還沒出來的時候,已經有亮光的時候,天空呈現出一種藍調,水面又沒有高光,一切都是那么的寧靜,因為藍色是讓人很安靜的一種顏色,很舒服。如果你看到了這時候水面的景色,倒影還不錯的話,不妨采用這種方式。
這張照片是在尼泊爾博卡拉拍的。早晨大概六點左右,如果湖面上沒有這只船,這張照片就比較平淡了,正好兒是有一條船,它使整個畫面處于非常的平衡。
井字/黃金分割法構圖
井字構圖
井字形構圖,因為這種構圖方式有點像漢字的井,又被稱為黃金分割法構圖。井字形構圖,實際上就是三分法,橫向三分加上縱向三分,出現“井”形這種九宮格形式。
黃金分割交叉點
另一種就是黃金分割交叉點。黃金交叉分割點是古希臘人這個發(fā)明的,對當時的雕塑,包括后來的繪畫產生比較深遠的影響。它就是采用那種螺旋結構,最后就出現0.618的比例。
井字形構圖和黃金分割法構圖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拍攝的時候,拍攝主體也就是興趣點,根據現場的情況,放在這ABCD這四個位置上,這樣看起來畫面是比較舒服,是比較協調的,比如說你拍攝一個人,人頭應該是在交叉點上。
這三張圖都是就是黃金交叉點構圖的應用,第三張是在緬甸的拍的,當時這個僧人坐在有光的長廊里,他的頭不在交叉點上,但落在相對差不多的位置。
縱向黃金交叉點,同樣可以用來拍一些東西,實際上應用是一樣的。
對角線構圖
對角線構圖也是我們比較常用的一種構圖形式??雌饋砭褪怯邢駧缀螌蔷€一樣,也可以理解成畫面中的元素形成一種對角線的趨勢,這種構圖使畫面比較活潑,不是太呆板。
我們看到下面這張圖也是以對角線的構圖形式,只不過這個對角線從畫面中明顯的看不出它是一個對角線,而是畫面中一些重要元素形成的一個對角線趨勢,我們暫且把它稱之為暗對角線。
先看第一張圖,是一個在教堂里,下方跪拜的人與耶穌像形成一個對角線。這張圖里的主體興趣點是這個人和陪體耶穌像,主體與陪體放在黃金交叉點上形成暗對角線,兩者之間相互輔助襯托,從畫面的意義來說,信徒在低位,神在高位,也符合我們心中的邏輯關系。耶穌像是比較亮,但在后期時候,把耶穌像上金光燦燦的光壓低了。如果耶穌像太亮,視線總是被它吸引,所以我把它壓暗,它的亮度還略低于這個人的這個亮度,這時候整個畫面,你是先看到人,順著人的視線看到耶穌像,這時畫面也比較舒服,也不是太突兀。
這個海邊老人跟狗之間也形成了暗對角線,包括下面的這個在拍照的人跟這個雕塑之間也形成了一個暗對角線,所以這個畫面非常平衡,不是一邊重一邊輕,而且不呆板。所以對角線這種形式非常實用。
框架構圖又稱包圍式構圖
框架式構圖,也稱為包圍式構圖,這種構圖形式也比較常用。這種形式結構就相當于利用周圍的一些景物、元素或環(huán)境把你的拍攝主體包圍在其中。這種構圖特別容易使人的視線集中在拍攝主體上。
下面這三個素材就可以體現出包圍式或者框架式構圖。第一個,就是標準的框架,這個并不是擺拍,這是在緬甸的曼德勒,下午正好在街上走,就遇到一個簡易的小店鋪,生意也很清淡,店老板就坐在門口,我覺得這個畫面還是比較有趣,就隨意拍了一張。
第二張是在成都的寬窄巷子,晚上從一家小書店旁邊而過,畫面前面書比較暗,形成了一個包圍的氛圍,將亮處的女孩包圍其中。
這張荷花改成黑白色調后,荷葉、荷花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及包圍的氛圍,也屬于框架式構圖形式。
半包圍構圖
此外,還有一種叫半包圍式構圖,也就是半框架式構圖,也屬于框架式構圖的這個范疇之內。
這種構圖適合于表現比較狹窄的空間,比如在狹窄的街道或者高樓林立中的人物,建筑與人物之間形成巨大的反差;或者在峽谷里水面的船與兩邊的山澗形成了這種反差,或者在峽谷里飛的鳥等等。
上面這兩張圖第一張,歸類為半包圍。第二張圖也是半包圍,在尼泊爾的一個小鎮(zhèn)拍的,旁邊兩個人是背影,實際上把這個人夾在中間,所以這個人特別容易引起你的注意,形成了一種包圍趨勢,在電影的鏡頭語言中運用的比較多。
引導線構圖
引導線構圖是攝影構圖里比較高級的一種形式,拍攝者利用畫面中景物形成的一種趨勢,比如馬路牙子,河岸,或者鐵路公路等形成的線。
這些由物體形成的具有趨勢感的線,有很強的引導和透視效果,它可以讓觀者沿著引導線產生逐步層層帶入的感覺。觀者第一眼看到的并不是攝影師要表達的拍攝主體或者興趣點,第一眼看到的可能是這個引導線,通過引導線將觀者的目光引入到這個興趣點上,這種讀圖的過程也有助于觀者對這張圖片產生更深入的了解。
對于風光片來說,引導線尤為重要。它可以由近而遠,更好地展示畫面的層次。
這張圖是布拉格阿的一個早晨,大概是早上五點多鐘,路上很安靜,天開始蒙蒙亮,我就拍了一張很安靜的街道,首先看到的興趣點是一只鴿子。路面形成的引導線以及通過路面反光形成的引導線來達到的,把目光從這只鴿子引向遠方。
這張照片拍攝時正好是中午,按說不是拍片的時候,太陽當時非常的強烈,地面被照得一片慘白,后期把高光給壓下來,才呈現出現在這種形式。
這個片子的興趣點是樹樁,樹樁根系和湖岸形成的引導線,把我們的目光從樹樁根系一直在往前推,一點點推到雪山,并不是跳躍性的看到雪山。觀者進入畫面是一個逐步的過程,是一直有引導線引導著你,最后看向了遠處的森林和雪山。
引導線的用處比較廣,在風光及環(huán)境人像都在應用。這張片子,雖然這個劃船的人是主體,但重點在于船形成的引導線。這個引導線把視線引向了主體的身上,然后看到主體身后比較亮的水面,又看到遠方的白塔,這些遠景如果沒有引導線,肯定是先看到最亮的地方,可能是一下就看到遠方的白塔,這種暗的引導線一般不太引起人的注意。
所以說,引導線這種構圖形式算是比較高級的,在平時拍攝過程中要經常去用。如果經常去用,就覺得很好用,也會很喜歡去使用它;如果不經常去有意識地使用,只是偶爾用一下,可能對這種拍攝方式就比較生疏。
三角形構圖
三角形構圖也是一個應用起來比較有難度和復雜的構圖形式,可以用于建筑、環(huán)境人像、人文、街拍或者一些比較有故事的場景。這種時候,往往需要多個陪體來襯托主體,運用好三角形構圖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三角形構圖,不能簡單的理解為一個三角形,要廣義的去理解,比如要拍人像,具體來說拍一個青春少女或者模特,畫面人物的手、腿、及軀干的造型也可以構成一個比較穩(wěn)定的漂亮的三角形。
甚至在建筑結構,環(huán)境中的興趣點與陪體之間的空間位置關系等等,都可以用三角形構圖,使這個畫面非常穩(wěn)定。
所以,畫面中的三角形關系安排是否得當,對于畫面的平衡和協調是非常重要。安排得當,畫面會看起來很舒服,主次關系、呼應關系也非常清晰。
這張片子拍攝于古巴哈瓦那的街頭,老爺車的出租司機生意冷清,而人力車滿街跑,形成了同行業(yè)的鮮明的對比。因為在古巴坐老爺車的一般都是外國人,收費是非常高的。
為什么說老爺車的生意不好呢?通過什么形式來表現出這個老爺車的生意不好?是通過車底下這只貓來襯托出來的,這只貓已經睡著了,證明在車底下呆了很長時間,通過這只貓來體現出他的生意清淡。我在這個地方等了七八分鐘,有很多的人路過,但是我就想等一輛人力車過來,因為他同樣屬于這個行業(yè),人力車和貓一起作為陪體來襯托主體,襯托出這個老爺車和老爺車的司機。所以,我們在拍攝一張照片時要有照片后面的故事。
這張照片拍的場景,就是黑人在這個路邊坐著一直在看手機。為什么這個黑人引起我的注意?因為這人皮膚太黑了,他頭上高光又那么亮,他穿服裝比較強眼,可以使畫面不單調。作為拍攝主體來說,他不是正面,所以沒有細節(jié)特征來表現,他的衣服及頭上的高光是最吸引人的地方,遠處有個小孩及其父親,小孩在追著鴿子,我在黑人的后面拍了這張照片。
這張片子從內容看有對比,一個是黑與白的對比,不同種族的人的對比;一個動與靜的對比,奔跑的小孩和靜坐的男子的對比,也反映出在這個城市中,不同種族的人平等生活狀態(tài)。
所有的這些三角形的這些構圖,不是你到那個地方一蹴而就的。我也是站在這個人的后面,一直在等待一個時機,等到小孩跑到離開樹蔭在亮光下,才按的快門。他們之間形成的畫面關系是非常穩(wěn)定的,也很平衡。如果說沒有這個小孩,而只有前面的黑人和小孩兒的父親,則畫面就有點失衡。
上面這張照片是西方游客在給印度小女孩拍照,這也是一個街拍照片,我其實比較喜歡這張照片,我同時拍了好幾張。如果畫面中沒有前面蹲著的這個小男孩作為襯托,整個畫面就削弱了許多,畫面就沒有那么生動。
所以,平時在街拍的時候,需要考慮畫面中多融合一些因素進來,主體是需要這些元素來陪襯和烘托的,這樣才能使你拍的這個畫面有內容、有深度、有故事感。
在街拍的時候,第一個要反映生活,第二個畫面要有趣,如果你所看到的,就是生活中一個非常有趣的畫面,把它拍下來,這個畫面也是獨一無二的。還要有對比,最好是有并列因素,還有一些高級的運用手法、隱喻,有內容,有故事。
總之,我們去拍一些有意義的片子,不要拍一些沒有意義的片子,那些過眼就忘的片子,我們不要去拍。
開放式構圖
開放式構圖,可以使畫面的內容延展到畫面以外,就像中國畫的筆斷意不斷的意境,留下給觀眾更多的思考和假想,讓人能猜想畫面之外發(fā)生了什么。
第一張圖也是在街上拍的,女人肯定在與柱子后面的人在交流,是什么樣的人?他們在做什么?其實都留給了觀者,這就屬于開放式構圖。
下面這張圖,樓上樓下店鋪的人都同時往一個方向看,實際上看的地方在畫面以外,外面發(fā)生了什么好奇的事吸了他們。這需要觀者的想象,其實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拍攝了畫面中人們在這一時刻的神態(tài),這就是決定性的瞬間。
這張圖是在尼泊爾一個街道上用長焦拍的,拍的是一個西方旅行者,面帶笑容,表情愉悅,我有意識的只拍了對面的一只手,她是在問路?聊天?還是遇到了乞丐?都沒有做交代。
評片、回答問題
這幅圖采取了包圍式構圖,就是框架式構圖,早晨的暖光,加上黃色的樹葉,使得整個片子有了很好的秋意氛圍,構圖也是不錯。但這張照片,還是可以有改善和提升的地方。
這幅片子用藍色部分標注出來的地方,都是相對比較亮的有高光的地方,它們對照片中的主體(圈起的紅色部分),兩只牛形成了干擾,使得觀看者的目光不能集中在主體身上,總是被這幾個藍色高光部分所吸引。
第一點,按道理來說,框架式構圖是最容易聚焦在主體興趣點上,所以這幾個藍色部分通俗講叫漏氣,就是整體本來是包圍著,但捅了幾個洞,所以注意力不能很好的集中在主體身上。
第二點,拍攝時機的把握上還是差了一點,應該在牛走到比較亮的地方,才去拍攝,這樣主體會亮一些,在晨光的照耀下,金黃色的毛色也會更醒目。
所以,我們到了一個場景,不要急于去拍攝,要觀察周圍的環(huán)境以及拍攝的對象,有時候按快門之前是不是考慮再等等,再等一等,等到一個最恰當的時機,拍下決定性的瞬間。
對于這張照片,我們如何改進呢?先簡單粗暴地去裁切一下,將干擾項去除,看一下。
只是重新裁剪了一下,旁邊的干擾項就被去除了。去除以后,看到片子比剛才改善了許多,注意力一下就集中在拍攝主體上。
因為透視很強,這個片子遠處匯聚點處的亮度還是有些過亮,而且裁切后,場景也不是太開闊,片子不再是寬幅的,像素肯定也會降低??纯次覀兡懿荒茉龠M一步的改善一下。
我們將遠處部分的高光壓低,提亮了一下黃色的樹葉和地面的光照,加強了地面的陰影,這樣就有了一個比較通透明快的感覺,空間的縱深效果也有了加強。另外也稍微提亮了牛身上的亮度,但不能提的太亮,因為這樣的話會使片子的噪點比較大,同時也會失色。
所以,在前期拍攝時能解決的問題一定不要留到后期,后期所做的只是錦上添花,不能根本性的解決照片的缺陷。如果能前期避免的話,當然后面就少了很多的麻煩。
最后放下前后對比圖,可以看到改善還是比較明顯的。
主講嘉賓簡介
龐小中(網名皮皮魯)
企業(yè)家攝影協會會員、中國著作權協會會員
香港中國旅游出版社名人堂簽約攝影師
游俠客旅行網金牌攝影講師
中國科學探險協會會員
目前已走過包括南極在內的近40個國家
作品多次入選中攝協舉辦的影展并在國內外影賽多次獲獎
圖片被中國國家地理出版《發(fā)現西藏》圖書收錄
曾獲第三屆全球華人旅拍大賽專業(yè)組月賽第二名,并連續(xù)兩屆進入全球華人旅拍大賽總決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