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演唱鄂倫春族傳統(tǒng)音樂“贊達仁”。
老人展示她制作的鄂倫春族傳統(tǒng)皮帽。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信仰和靈魂,是這個民族在發(fā)展歷程中集體創(chuàng)造的精神寄托和記憶符號。84歲的鄂倫春族老人額爾登掛,幾十年來始終把保護和傳承鄂倫春族文化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她熟喑北方三少民族的歷史,精通鄂倫春族各個方面的文化。而她豐富的生活經歷和執(zhí)著的信念,本身就是一部生動鮮活的鄂倫春民族歷史文化之書。
從小耳濡目染傳統(tǒng)文化
1931年,額爾登掛出生在綽爾河畔的鄂倫春族聚居村,她的祖、父母輩都是鄂倫春族獵民。自出生起,額爾登掛就隨父母親生活在“斜人柱”(鄂倫春族人最原始的住所)里。父母在她7、8歲的時候就相繼去世了,她是在族人和親屬的照顧下長大的。17歲之前,額爾登掛沒有離開過村子,耳濡目染了鄂倫春人原滋原味的民族文化。
那時,村民們的生活都是自給自足,主要是靠打獵為生,換取生活物資時,還保留著原始社會以物易物的貿易方式。鄂倫春族特有的游獵生活讓額爾登掛既能洗衣做飯,又能騎馬打獵,她還從長輩們那兒學會了熟皮子、裁剪、搓線,做“考霍落”(手套)、“蘇恩”(皮袍)等難度較大的技術活。額爾登掛能歌善舞,還天生一副好嗓子,白天跟著大人們勞作,晚上她就學習唱歌跳舞,還會和其他同齡孩子們一起聽老人講祖輩們流傳下來的歷史故事。她唱的“贊達仁”(鄂倫春族的一種傳統(tǒng)音樂)悠揚動聽、遠近聞名。
民族文化發(fā)展進步的見證者
1948年,17歲的額爾登掛作為第一批走出民族村的鄂倫春學生,來到扎蘭屯青年班接受短期培訓。從未接觸過外面世界的她,無論生活習慣、飲食、還是語言,都與其他學生有著極大的差別,從沒見過番茄、青椒、土豆,也沒吃過高粱米飯,與人溝通存在著很大的語言障礙,就在那樣的環(huán)境中,勤奮好學的額爾登掛從阿拉伯數字的1、2、3、4……學起,從最簡單的識字認字學起,學漢語、學蒙古語……
額爾登掛記得最清楚的是她上的第一節(jié)課,老師一手拿著一根筷子,另一只手拿著一把筷子,一只筷子沒費力氣就被折斷了,而一把筷子卻怎么都沒被折斷,這讓她明白了團結的力量是無窮的,各族人民只有團結起來,才能建設新中國。就這樣一點一滴的勤奮學習,額爾登掛從一字不識漸漸成長為一名會讀書識字、懂得道理的新一代鄂倫春族青年。
1950年,抗美援朝戰(zhàn)爭爆發(fā)了,一曲“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高昂戰(zhàn)歌激發(fā)了無數愛國青年保家衛(wèi)國的情懷。19歲的額爾登掛積極報名參軍,要為保衛(wèi)國家貢獻青春和熱血。但當時的教育局和學??紤]到她是第一批培養(yǎng)起來的鄂倫春族青年,即將成立的鄂倫春自治旗需要更多的建設者和民族干部,就沒有同意她的的請求。
1951年,中國第一個少數民族自治旗鄂倫春自治旗成立,額爾登掛作為自治旗第一批鄂倫春族青年建設者,先后擔任托河衛(wèi)生助理、托河鄉(xiāng)副鄉(xiāng)長、旗婦聯(lián)主任等職務。之后,她又調到旗商業(yè)局和旗工商行政管理局工作直至退休??梢哉f,從鄂倫春自治旗成立至今的發(fā)展和變化,額爾登掛都看在眼里。她是鄂倫春族第一批上學的孩子,是鄂倫春族中第一批入團的青年,更是鄂倫春族中第一批參加工作的建設者。
身體力行的傳承者
談到鄂倫春族民族文化的保護和傳承,額爾登掛像年輕人那樣興高采烈。她從柜子里拿出了自己手工刺繡的《樟松圖》,并指著圖中樹下的兩只小鹿告說:“這幅圖象征著鄂倫春族青年向往的美好愛情。樟松是‘贊達仁’的諧音,‘贊達仁’有很多都是贊美愛情的曲子?!闭f到高興之處,額爾登掛還輕輕哼起了“贊達仁”。她還把自己親手制作的民族服飾穿在身上,覺得穿著自己做的民族服裝心里就暖暖的。額爾登掛做的薩滿服和一些民族服飾,還分別被北京歷史博物館、民族博物館、內蒙古博物館、呼倫貝爾民族博物館、鄂倫春博物館、鄂溫克博物館收藏。
無論走到哪里,無論從事著什么行業(yè),額爾登掛始終為鄂倫春族民族文化的傳承做著最大的努力。51歲那年開始,她用了3年的時間編寫了以國際音標發(fā)音的鄂倫春字典,但是由于經濟條件有限,這本字典的發(fā)行一直擱淺。額爾登掛整理的鄂倫春族民間故事已經達到10萬多字,記錄著鄂倫春族歷史、生活習俗和一些民族英雄的事跡。
額爾登掛還積極收集和傳唱鄂倫春民歌。她把傳統(tǒng)的民歌大致歸納為四類,以《薩滿調》為代表的宗教歌曲系列;以《鄂呼蘭、德呼蘭》為代表的即興類歌曲;以《重立格》、《回娘家》為代表的敘事類歌曲;以《相親》、《求婚歌》等為代表的愛情類歌曲。她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贊達仁”的傳承人。而她的“贊達仁”和薩滿舞也后繼有人。在她教過的學生中,還有國家一級演員。
近些年,額爾登掛還先后接待過來自美國、英國、日本、韓國、意大利、芬蘭等國的專家學者來訪,并在中央電視臺、新華社等媒體,通過自己的講述和多才多藝的表演向世人展示了鄂倫春民族歷史文化的魅力。2006年,內蒙古呼倫貝爾五彩合唱團成立之初,當時已76歲的額爾登掛成為合唱團年紀最大的隨團成員。她用鄂倫春語、鄂溫克語、達斡爾語和蒙古語唱歌,隨團先后到過北京、上海、深圳、香港、臺灣、美國等地演出。
在傳承鄂倫春族民族文化的過程中,額爾登掛慢慢發(fā)覺,喜歡和愿意學習本民族歌曲和語言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她深感肩上責任重大。額爾登掛如今最強烈的愿望是成立一個“鄂倫春民族民間協(xié)會”,讓那些有一技之長的鄂倫春人,教授鄂倫春語,整理鄂倫春民族民間故事,傳授各種民族傳統(tǒng)手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