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早期多依山傍水而居,以方便和適應他們的生產(chǎn)生活習慣。滿族農(nóng)村房屋正房一般為三間或五間,坐北朝南便于采光,均在東端南邊開門,形如口袋,俗稱“口袋房”,便于聚暖。東西各有廂房,配以門房,這便構成通常所說的四合院。房屋多為起脊式磚瓦房,俗稱“海青房”。房柱皆插地,門向南開,高大寬敞。房內(nèi)正對門一間謂堂屋,又稱外屋,設廚灶鍋臺、水缸,灶通西內(nèi)室火炕,火炕(滿語稱“土瓦”)。從堂屋西墻開門為里屋,為南、北、西三面構成“萬字坑”或“蔓枝炕”。
滿族傳統(tǒng)民居 老鐵攝于遼寧新賓赫圖阿拉古城
滿族尚右,西墻供祖宗牌位。西炕為窄炕,不住人,下通煙道。南北對面炕。上鋪炕席,或糊炕紙刷油??簧抑靡鹿瘢駜?nèi)裝衣物,柜上疊置被褥、梳妝用品。夜間長輩居于西屋南炕,北炕分居兄弟子媳。就寢時,頭朝炕外,腳抵墻,對防寒和呼吸新鮮空氣頗為適宜。墻壁多貼有紙畫。為御北方寒冷,有的還建有火地。屋外西山墻頭砌有圓形煙囪(滿語稱為“呼蘭”),高出房檐數(shù)尺。煙囪根底有窩風窠,以擋逆風。南北墻上有窗,窗戶紙糊在窗欞外,多用“高麗紙”,紙上淋油或鹽水,免得為雨雪淋濕脫落。窗欞及門上亮子窗欞構成各種圖案,美觀牢固。窗戶分上下兩扇,上窗可用棍支起通風。房梁上常懸有悠車,嬰兒放在悠車里??簧蠑[有長方形炕桌,吃飯時圍桌盤膝而坐,既暖和又方便??蛔雷笥忆佊袣秩熳右源e客。房欞、椽、棟多有雕花油彩。廂房則設碾房和倉庫(滿語稱“哈什”)。房外四周環(huán)砌圍墻。院內(nèi)東南豎有“索倫桿”,桿上有錫斗,桿下放三塊石,稱為“神石”。桿后是一面用磚砌成的壁墻,墻頭飾有雨搭(圖片同上)。
過去,城中的富貴人家多住四合院。四合院大門多為三間屋宇式建筑,正房三至五間,東西廂房一般也是三至五間,四周圍以磚墻,門房兩側設有石礅,稱為上馬石。有的四合院分為前后兩院。滿族的這些民間居所式樣,大部分保留在東北的滿族聚居區(qū)。但從上個世紀80年代以后,除很少一部分人建房仍保留傳統(tǒng)建筑方式外,絕大部分已建造成更為寬敞明亮的現(xiàn)代式房屋。
為適應山區(qū)和林海雪原居住環(huán)境,滿族聚居地區(qū)的傳統(tǒng)交通工具主要有馬車、爬犁、獨木舟和樺皮船等。爬犁(滿語稱“法喇”)是雪上交通工具,將兩根樹干用火烤后彎成弓形,上端翹起,貼地部分寬約1米半,上面鋪板或做成箱式,駕以馬、牛,載人載物極為輕便。目前只在較為寒冷的北部山區(qū)偶爾使用,多以現(xiàn)代交通工具所取代。
滿族先民早期多使用獨木舟,由粗大原木鑿空而成,可容數(shù)人。后多使用樺皮船。
樺皮船是中國北方漁獵民族以樺樹皮制成的用于漁獵生產(chǎn)及水上交通運輸?shù)墓ぞ摺M族稱“威乎”,鄂溫克族稱“佳烏”,赫哲族稱“烏末日沉”。采用純天然材質的樺樹皮純手工制作而成,一般由船體、船槳和小魚簍三部分組成。樺皮船用樟木、柳木做骨架,外用松脂將樺樹皮粘在骨架上,用樺皮做船底和船幫,外涂以松脂,以防漏水。船體長約兩丈,兩端尖翹,船體輕便,一人便可扛著行走。木質船槳也需由高級技師雕刻而成。樺皮船靠人力劃槳而行。一作魚船,用來水上捕魚(赫哲族人就坐著樺皮船,在湖上叉魚;蘇聯(lián)西伯利亞的漁獵民族也使用樺皮船捕魚);二作狩獵工具,如夏季夜間,鄂溫克族人乘樺皮船隱蔽河邊,當獵物到來,將頭全部伸入水中時,獵人即快速劃船,用扎槍刺獲獵物。三作武裝。滿族八旗邊卡士兵巡邏時用以渡河,順流船速每小時可達50華里。
樺皮船,現(xiàn)雖愈益鮮見,被現(xiàn)代船只取代。但樺樹皮工藝產(chǎn)品,不僅質地柔韌、色調柔和、防腐耐潮、輕巧靈便、經(jīng)久耐用,而且更具有觀賞性和紀念性。
參考資料:郝文明、王鐵志主編、國家民委民族問題研究中心編《中國民族》,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1。